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海盐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阿诚,你终于回家了。”春深草长的清明前夕,一曲跨越时空的忠魂归乡曲在海盐奏响。日前,在浙闽两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倾力协作下,长眠异乡六十一载的海盐籍烈士张志诚终于魂归故里。这位22岁牺牲的年轻军医,在家族四代人的守望中,在两地政府部门的接力护送下,安眠于海盐县烈士纪念园的苍松翠柏间。
迁葬仪式上,青石台阶浸润着晨露,三十多位张氏后人静立成行。望着覆盖着鲜红国旗的骨灰盒,89岁的姐姐张满漪颤抖着抚上弟弟的遗照泣不成声,时间仿佛回到了1963年的清晨,那个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弟弟,身着崭新军装,挎着红十字药箱挥手正向她告别。
张志诚,1943年出生于海盐县海塘乡张家门村,1963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从嘉兴医学专科学校应征入伍,同年加入共青团。然而,1964年8月,他在福建省福安县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 由于种种原因,张志诚烈士的家人长时间未能得知他的确切安葬地点。张志诚的父母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要“带他回家”,这一遗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家族成员们长达20余年的寻亲之路。
来到弟弟张志明家中,面对来访的记者,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铁盒,里面珍藏的是他哥哥从军期间寄回的一封封家书和一张张充满岁月痕迹的照片。记者翻看起一张张已经泛黄的家书,密密麻麻都是对家人的思念。每封信末,都有着“望全家身体健康”的叮咛。
“这是阿哥参军前夜拍的,他特意换上白大褂,说这样才像治病救人的模样。”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抚过照片,画面里身着军装的青年医师眉眼含笑,胸前的共青团徽章折射着光芒。 这场跨越世纪的寻亲,铺就了一条由泪水与坚守浇筑的归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张氏家族三代人辗转浙闽二十余城,在部队整编的迷雾中寻觅。烈士侄孙张晓红继承遗志参军入伍,退役后借助互联网发起“寻亲地图”行动。
在2024年底,经过海盐与福安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通力协作,最终在福安城郊的苍山林海中寻得忠骨。在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库里,工作人员比对出百余份珍贵史料。从1964年8月23日的牺牲证明,到野战医院迁移路线图,历史的拼图终于完整。依据《英雄烈士保护法》,这座见证医者仁心的战士之墓,在清明前夕踏上了最后的归途。
春深时节,纪念园新栽的玉兰已吐出嫩芽。六十一载山河远,终得忠魂归故园。张志诚烈士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