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海盐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捐赠的这些档案资料 对研究海盐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日前,记者从县档案馆获悉,通元小学退休教师石雪风在参观档案史志陈列展后,专程前往县档案馆,捐赠一批个人保留的档案资料。此次档案捐赠不仅丰富了县档案馆的馆藏资源,还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海盐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县档案馆的储藏室,里面的档案整齐排列,石雪风所捐赠的资料被精心收纳在文件袋中,记者走进细看,发现纸张边缘虽泛黄破损,但字迹依旧清晰可见,值得一提的是,每份纸张文件都用塑封纸妥善封存。“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纸张老化损毁的风险大,采用塑封的方式,可以延缓老化。”石雪风说。
通元小学退休教师石雪风参观档案史志陈列展
近日,通元小学开展退休党员活动,参观海盐县档案史志陈列展。“当时我看到展柜中陈列的地契、毕业证书等纸质档案时,想起家中也有民国时期的绝卖契等历史资料”。石雪风说,经过几天深思熟虑,她决定将这些纸质档案捐献给海盐县档案馆,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些资料是我太祖父那一代的老物件,传给我爷爷,现在又到我手中。”石雪凤感慨道地说道,像民国8年的绝卖地契,是石泉的一户人家败落,于是将土地转让给她太祖父;另一张民国16年的绝卖地契,是她伯伯在分家时,把名下的房产出售给给她太祖父,“都是以前的老物件了,看着这些资料就能联想到以前先辈们的生活。”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物件包括民国绝卖地契、房契,1952年土地房产所有证,1966年《农村歌本》等11件海盐地方特色档案。县档案馆史志编辑部副主任吴云飞表示,此次石雪凤的捐赠,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对研究海盐地方的土地流转制度、家族经济变迁,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风貌的改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县档案史志陈列展
如今,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的县档案史志陈列展,自2024年1月开展以来,已接待参观者12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价值,展现了海盐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积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馆藏资源,创新展览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放大陈列馆的文化辐射效应。”吴云飞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