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海盐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绍兴上虞人陈君华带着一家人,从上海专程来到海盐,在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扇子山战斗遗址祭扫找寻了80年的二叔——陈水峰烈士。
陈家人牵挂80年的心事终于放下了。“感谢当地的村民,当时冒着危险安葬他们。也感谢海盐,弘扬传承着烈士精神。”陈君华说。
瞒着家人参加革命——陈水峰烈士
陈水峰,原名陈水昌,1924年出生在绍兴上虞,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一名战士。
朱龙训(左一)、陈君华(右一)
“我父亲一共兄弟三个,父亲叫百昌,二叔叫水昌,三叔叫兆昌。1943年7月,父亲参加了三五支队(一支浙东抗日游击部队),在部队时,改名为陈铁峰。”陈君华告诉记者,“受兄长影响,二叔想去当兵,但爷爷觉得家里已经有一个人当兵了,坚决不同意。于是我的二叔瞒着父母,偷偷离家参加了三五支队,决心跟随哥哥一起上战场。”
血染战场 在海盐英勇牺牲
1945年10月4日凌晨,陈水峰跟随部队北撤时,在澉浦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1万余人的围攻。当时陈水峰所在的队伍仅有1200余人。
“这个战斗既是突围战,又是阻击战,打得非常残酷,战斗持续了七八个小时,当地老百姓在前线为新四军送饭、送水、抬伤员,晚上趁着夜色和雨天,带着战士们突围。”海盐拥军模范朱龙训告诉记者。
然而,年仅21岁的陈水峰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长眠在了澉浦。由于陈君华的父亲隶属供给部队,所以一直走在大部队的前面。而陈水昌在寻找哥哥的过程中,从组织处得知其已经改名陈铁峰,于是,他也改名陈水峰。遗憾的是,陈水峰直到牺牲,也没有追上哥哥,兄弟俩最终没有见上一面。
整整80年,家乡的亲人只知道,陈水峰参加革命,去抗日了。80年来,家人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始终没有找到。
“我父亲当年也打听过,一直没找到。只有一个信息,说二叔牺牲在一个有‘海’字的战场上,我们一直以为是淮海战役,想不到是在海盐。”陈君华说,多年来,家人并不知道陈水峰具体牺牲在哪里。
直到去年6月,一位上虞当地的热心人士主动联系到陈君华,因为在“海盐发布”上看到一篇报道,里面有一张刻有烈士名字纪念碑的照片,上面有陈水峰的名字。这篇报道名为《223位烈士,海盐永远铭记》(←点击,打开了解)
1951年2月,上虞旧宅村(现为新宅村的一个自然村)全体群众向陈铁峰、陈水昌(陈水峰)家属敬赠“卫国光荣”荣誉牌匾
陈君华与儿子王铖立即进行了核实。当她看到“陈水峰”三个字时,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二叔,快八十年了,我都不知道您牺牲在这里,对不起!”
陈君华与家人立即联系上了朱龙训,并决定在今年清明节前来祭扫。在朱龙训的带领下,陈君华与家人来到了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还了解了浙东游击纵队在澉浦突围的英勇事迹。
“这是你的太外公,是革命英烈,我们缅怀他,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陈君华指着刻有“陈水峰”名字的纪念碑告诉小孙子。
家人终于找到了陈水峰烈士,离不开朱龙训多年来的努力。作为一名退伍老兵,2018年,他就开始在扇子山上谋划建设浙东游击纵队澉浦突围战纪念馆和纪念碑,缅怀牺牲的223名烈士。经过3年多的努力,朱龙训走访了20多家单位,行程5万多公里,最终确认了其中65位烈士的名单。他还自掏腰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资,终于在2020年10月4日,建起了展示馆和纪念碑,并主动当起了讲解员。如今,已接待超1000人。
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
|